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11-7
各位读者好,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使用综合运用网络毒理学和分子对接等前沿研究手段并结合细胞实验验证来全氟辛烷磺酸(PFOS)诱导炎症性肠病(IBD)的潜在靶点和机制的高分文章,是由山西医科大学团队2025年8月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surgery发表的,题为“MechanisticinsightsintoPFOS-inducedinflammatoryboweldiseaseanetworktoxicologyandmoleculardockingstud...
11-7
【实验背景】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心肌梗死再灌注治疗中常见且严重的并发症,其主要表现为心肌细胞死亡,进而导致心脏功能障碍和心力衰竭。尽管已有研究关注细胞凋亡、坏死、焦亡、铁死亡等多种程序性细胞死亡形式,但单一通路干预往往效果有限。近年来,PANoptosis(泛程序性细胞死亡)作为一种整合多种细胞死亡通路的新型死亡模式被提出,其由PANoptosome复合物调控,涉及焦亡、凋亡和坏死通路的关键分子。ZBP1是一种Z型核酸识别蛋白,具有两个Zα结构域、两个RHIM结构域...
11-7
项目背景:主动脉弓缩窄模型(transverseaorticconstriction,TAC)最早由Rockman等于1991年正式建立,是慢性心室肥大常用的疾病模型,用于模拟高血压或室内压增高而引起的肥厚性心肌病、心衰。TAC术后,主动脉弓部定量的缩窄引起主动脉血流受阻,左心室压力负荷增加,诱发了左心室的心室肥厚,早期以向心性肥厚为主,心功能可有效代偿,随着时间的延续,进行性发展为心腔的扩张,最终发展为心力衰竭。根据动物品系、基因型和手术缩窄程度的不同,心室肥厚和心衰的进程...
11-7
项目背景:微泵皮下植入提供了动物慢性定量给药的简单方法,能够确保连续不断得暴露在预定水平的测试药物下,解决了夜间给药的不便困扰,减少了对实验动物的操作和应激影响,足够小到可以应用到小鼠。在全球各地八千项生命科学实验研究中,微泵皮下植入已运用到上百种药剂,包括蛋白质,多肽,生长因子,干扰RNA(RNAi),抗生素,化疗药,激素,类固醇及其它短效期的化合物。特别在心血管疾病中,通过AngII微泵皮下植入持续给药还可以建立多种疾病的动物模型,如高血压、心肌肥厚、主动脉夹层和心脏纤维...
10-28
朋友们,今天要带大家探索一篇杂志《Naturecommunications》影响因子:15.7期刊ISSN:2041-1723出版周期:Bimonthly自引率:3.40%发文量:6938出版国家或地区:England2025年影响因子/JCR分区:15.7/Q1下面这篇文章就发表在《Naturecommunications》上:文章标题:MacrophageSTINGsignalingpromotesfibrosisinbenignairwaystenosisviaanIL...
10-28
本文由华中科技大学马聪课题组与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何俊团队合作完成,揭示膜融合调控因子Munc13-4在肿瘤外泌体PD-L1分选与分泌中的关键作用。该研究不仅解析了免疫逃逸的新机制,也提出了靶向Munc13-4–PD-L1相互作用以提升免疫治疗响应的新策略。背景PD-L1–PD-1轴是肿瘤免疫逃逸的经典途径。近年来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不仅通过膜表PD-L1抑制T细胞,还能将PD-L1装载入外泌体,经血液循环实现远程免疫抑制。然而,PD-L1如何被选择性分选并经外泌...
10-28
项目背景:心肌梗死(MI)是心血管疾病的最大死因之一,表现为心肌的缺血性坏死。在小鼠模型中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用来模拟心肌梗死相关的缺血情况。结扎手术造模的重复性更高,并减少了手术并发症的风险。案例展示:上海达为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长江软件园,公司目前具备较好的生物学、医学技术服务平台,能够为广大客户提供医学科研样本检测、合作研究、开发及生产服务。我们拥有专业的实验室、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经验丰富的科研技术人员。技术团队包括研究员(博士后)2人,助理研究员(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