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1-21
近年来,随着质谱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其在蛋白质组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细胞表型实验中,质谱成像技术是重要的工具之一。本文将介绍基于质谱成像技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在细胞表型实验中的应用。质谱成像技术是一种结合了质谱分析和成像技术的新型技术,它可以对样品中的蛋白质进行定量和定位分析。与传统的蛋白质组学方法相比,质谱成像技术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灵敏度,可以同时检测到数千种蛋白质,并且可以实现对蛋白质的空间分布和相对丰度的精确测量。在实验检测中,质谱成像技术的应用非常广泛。其...
1-21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对于理解生物过程和疾病机制至关重要。因此,蛋白实验检测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下面将介绍检测的基本原理、常用方法以及应用领域。蛋白质是由氨基酸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大分子,其结构复杂且多样。蛋白质的检测主要包括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定性主要是确定蛋白质的存在与否,而定量则是确定蛋白质的数量。这需要通过对蛋白质的物理或化学性质进行测定来实现。目前,常用的蛋白质检测方法主要有电泳、免疫印迹、质谱分析等。电泳是一种根据蛋白质的大小和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
1-12
类器官的培养可以利用体细胞、成体干细胞(包括祖细胞)或多能干细胞。2009年,肠道器官模拟技术取得突破,研究人员发现,成人肠道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增殖和自发组织化。其特征是能够表达LGR5,这是一种编码Wnt激动剂R-spondin受体的基因,同时需要特定的分子围绕在旁(如Wnt、KGF和noggin)。以此为理论基础,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三维培养体系,能够在体外重建肠道干细胞的适宜环境,并从肠道上皮细胞或单个LGR5+干细胞分化出具有自我更新能力、保持肠道腺窝绒毛状结构的类器官。...
1-12
类器官(Organoids)指利用成体干细胞或多能干细胞进行体外三维(3D)培养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空间结构的组织类似物。尽管类器官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体器官,但能在结构和功能上模拟真实器官,能够更大程度地模拟体内组织结构及功能并能够长期稳定传代培养。类器官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07年,当时44岁的美国贝克罗莱那大学教授威尔逊(H.V.Wilson)发现通过机械分离的海绵(sponge)细胞可以重新聚集并自组织成为新的具有正常功能的海绵有机体,他的研究结果于1910年发表。威尔逊的...
12-21
动物实验(又名动物实验或者动物研究),当今有争议的话题之一,是指在科学研究中使用动物进行试验。虽然使用动物来研究人类成为流行是在1859年查尔斯.达尔文提出进化论之后,但是文献记载早在公元前4世纪,希腊杰出古典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就已经开始使用活体动物做试验。动物实验(AnimalExperiment)指在实验室内,为了获得有关生物学、医学等方面的新知识或解决具体问题而使用动物进行的科学研究。动物实验必须由经过培训的、具备研究学位或专业技术能力的人员进行或在其指导下进行。实验动物...
12-20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麻醉大鼠,然后在颈部中线切开一个切口,暴露颈外动脉和颈内动脉,用无菌缝合线结扎,血管夹夹住颈内动脉。随后在颈总动脉上切口,然后插入线栓。2h后,大鼠进行再灌注。模型大鼠成功构建的标准:大鼠出现症状如偏瘫,对侧前肢下垂和站立不稳。Bederson评分在1-3分,48小时内没有死亡,就认为模型成功。文献上用的是2-3分的模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优点:无需开颅,创伤较小;缺血部位相对固定,可控性好;可实现脑缺血后再灌注,是理想...
12-20
1生不出来一般小鼠生不出幼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1、周龄太长。一般小鼠最适配种周龄6-8周,不会超过3月龄。超过3月龄配种,容易影响繁育能力。2、遗传因素导致胚胎发育到一定阶段后死亡。3、雌鼠生殖系统有问题,比如双阴道、阴道闭锁等导致无法生育。4、雄鼠不给力,比如生殖器异常,无法完成交配行为等。5、营养状况:过度肥胖和过度瘦弱的雌鼠,都不能有效哺乳幼崽。顺带一提,肥胖雄鼠不能进行正常的爬跨和交配,质量也不好。2已生育但是成活率低小鼠幼崽成活率低主要是因为这几个颇有“戏剧性"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