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2-20
靶向蛋白降解(TPD)在过去二十年中一直是一种很有潜力的治疗策略,主要依赖突变和“不可成药”蛋白质的持久敲除。目前,一些药物已用于临床治疗,如AR降解剂ARV-110、ER降解剂ERV-471等。近年来,TPD技术在降解细胞外和膜表面蛋白方面引起了广泛关注,包括基于M6PR的LYTAC、组织特异性GalNac-LYTAC、细胞因子介导的KineTACs、基于细胞穿透肽/溶酶体分选序列的共价GlueTACs和基于寡核苷酸的Apt-TACs。然而,目前细胞外和膜蛋白降解策略仍存在...
2-20
动物实验为医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特别是在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估、疾病模型的研究、生物技术的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取材分析大鼠的组织、器官等,可以深入了解疾病的发生、发展机制。取下的脏器可以进行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为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本期我们带来5集大鼠常见脏器取材方法。一、取材内容心脏、肺组织、胸腺。二、试剂和药品戊ba比妥钠、碘伏、75%酒精、生理盐水。三、器材略四、动物雄性大鼠五、取材步骤1.取材前夜禁食、自由饮水。2.称重、腹腔麻醉。3.将大鼠...
2-13
该篇文章于2024年发表于《NatureCommunications》。Q1,IF,14.7。一、研究背景随着对肾脏疾病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肾纤维化是许多慢性肾脏疾病发展到终末期肾衰竭的共同途径。尽管在肾脏结构和功能随年龄变化以及肾纤维化的发生机制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但仍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探索。其中,组蛋白翻译后修饰在肾纤维化中的作用就是一个亟待深入研究的方向。组蛋白巴豆酰化是一种新型的组蛋白修饰方式,这种修饰主要发生在组蛋白的赖氨酸残基上,参与基因表达调...
1-21
各位读者好,今天为大家带来一篇使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GCNA)结合网络药理学筛选增生性瘢痕治疗药物的高分文章,是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团队2024年5月在TheBritishjournalofdermatology发表的,题为“Usingnetworkpharmacologytodiscoverpotentialdrugsforhypertrophicscars”。揭示了增生性瘢痕的分子发病机制并筛选了有效治疗药物。研究框架:1.提出研究问题增生性瘢痕现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
1-21
研究人员发现肺癌中IL6的N-糖基化缺陷会诱导癌细胞转移和对表皮生长因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s)产生耐药性,揭示了其潜在机制,为肺癌治疗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和潜在靶点。研究背景:白细胞介素-6(IL6)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IL6通过与其受体IL6Rα结合,激活GP130-JAK-STAT3信号通路,从而调控免疫反应和癌症的病理过程。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IL6水平的升高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此外,IL6还通过激活ERK、AKT和SRC-YAP...
1-17
研究背景:细胞焦亡(Pyroptosis)又称细胞炎性坏死,是一种程序性细胞死亡方式,近年来才被发现并证实。细胞焦亡是由gasdermin(GSDMs)介导的,具体为gasdermin-D(GSDMD)在被caspase-1或caspase-11/4/5切割后,释放出其N端结构域,该结构域具有结合膜脂并在细胞膜上打孔的活性,导致细胞渗透压变化而发生胀大,直至最终细胞膜破裂。这一过程中,细胞会释放促炎细胞因子,如IL-1β和IL-18,以及损伤相关分子模式(DAMPs),进而激...
1-7
今天分享一篇由美国国立研究院癌症研究中心发表于MolecularCell(IF=14.5,Q1)的转录组+蛋白组机制研究。研究标题:hRpn13通过表观遗传因子HDAC8、PADI4和转录因子NF-kBp50塑造蛋白质组和转录组。癌症治疗的突破往往来自对细胞内关键机制的重新审视。hRpn13,这一传统上被认为是蛋白酶体底物受体的蛋白,近年来却展现出更多维的生物学功能。除了参与蛋白质降解,它还在基因表达调控中发挥了意想不到的作用。这些发现为靶向hRpn13的抗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